
在众多的证候里,我认为最容易被忽视的,是我们当代人“脾湿重”,对睡眠产生的影响。

湿气困脾,为啥影响睡眠?这道理说起来就长了。咱们还是先看下面这个医案吧。
说有一个女子,当时46岁,啥毛病?就是失眠。最近四年来,睡眠是异常困难。每天晚上,基本只能依靠口服镇静剂来睡觉,而且睡眠时长仅仅维持三个小时左右。
最近一段时间,该患者的疲劳感加剧,即便服药,夜里也常常彻夜不眠。偶尔入睡,也是做梦,而且梦境不好,吓人。
患者实在有些受不了了,就投中医治疗。

刻诊,患者脉象弦滑,舌淡,苔白腻。舌体偏胖,而且舌边有明显的齿痕。
询问饮食二便,得知近来食欲差,吃饭后容易涨肚。白天偶尔还胸闷。由于睡眠质量极差,她的疲惫感非常强烈。
了解到这些以后,书方如下:
藿香,炒苍术,炒厚朴,制半夏,陈皮,茯苓,茯神,炙远志,夏枯草,白豆蔻,六一散。

结果如何?患者服药以后,睡眠质量确实有所好转,于是原方加合欢皮,夜交藤,再投12剂。
这一次,患者药后能睡6小时左右,喜出望外,称自己简直“又活过来”了。观察舌象,发现白腻苔基本已退,齿痕基本消失。患者本人的食欲较之前有了很大好转。
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。咱们简单梳理一下吧。
中医理论认为,人体脾胃是气机升降出入的中心。胃气降,则一身之气降。脾气升,则一身之气升。所以啊,脾胃处于一个好的状态,是保持好睡眠的根本。

那,我们的脾胃,如何才能保持好的升降状态?基础之一,就是不能有湿邪困遏。湿邪,天生容易困脾。它一旦把咱脾胃的手脚束缚住,那坏了,气机升降失常,睡眠就无从谈起。
我们回头看医案里这个患者,很明显,她有湿邪困脾的问题。弦滑脉,白腻苔,舌体胖,有齿痕,纳呆腹胀……你看吧,这是标准的湿盛之象。痰湿阻遏脉道,所以脉弦。痰湿上犯于舌,所以苔腻。湿邪困脾,气血生化不足,舌体失养,所以舌淡胖,有齿痕。脾胃运化不佳,所以纳呆腹胀。
这里,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齿痕舌。舌边有齿痕,就提示舌体失养。舌体失养的原因是啥?常见的,一为阳虚,二为脾弱。其中湿邪困脾,堪称是最常见的原因了。

从这个角度讲,调理该患者的睡眠,必须从化湿角度入手。
方中,藿香芳香化湿。苍术燥湿健脾,厚朴行气除湿消胀。陈皮行气除湿。三者配合,源于平胃散。半夏,燥湿化痰,降逆消痞。茯苓健脾利湿。半夏、陈皮、茯苓配合,源于二陈汤。白豆蔻行气化湿,六一散利湿下行。所有这些,宗旨就是把患者的湿邪化解掉。
在这个基础上,加茯神远志来化痰开窍、养心助眠。加夏枯草清热。
如此一来,患者的失眠也就慢慢好了。
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