票房越火,争议越烈。这部上映13天狂揽18亿、预计总票房冲42亿的抗战题材电影,因为把日本角色塑造成绝对反派,终究没躲过恶意攻击:导演申奥的社交主页被塞进各种侮辱性图片,头像被恶意P成遗照,甚至收到了赤裸裸的死亡威胁;在豆瓣、猫眼等平台,数万人齐刷刷给电影打一星,评论区里“抗日情节不真实”“太血腥看吐了”“导演垃圾”“故意挑事破坏友好”的骂声铺天盖地。
就像有人早预料到的那样,只要触碰历史真相,总会被“他们”盯上。《环球时报》忍不住下场发声:“坚决反对网暴《南京照相馆》”,可这股抵制浪潮根本没停。因为电影的火爆,加上另一部抗战题材《731》正式定档“9·18”,意味着越来越多人将看到那段历史的真相,“他们”是真的急了。
这从来不是孤例。《731》定档消息一出,相关话题下立刻堆满了举报声浪,有人说“太血腥不适合孩子”,有人怪“和平年代没必要看黑暗历史”,更离谱的是“揭露731罪行就是破坏中日友好”。《731》导演赵林山在采访中说过一个令人心惊的细节:在他之前,三位想拍这个题材的导演都“消失”了,一位香港编剧为写这部电影,失踪了整整三年。
这些疯狂抵制的背后,藏着日本长期的文化与思想渗透。他们在教科书里把731部队美化成“防疫给水部队”,把卢沟桥事变歪曲成“自卫反击”,还在全球范围内抹除侵略罪证。更可怕的是,这种渗透早已伸向我们身边:2023年某高校教授公开质疑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,为日军暴行开脱;2020年上海某知名大学教授甚至宣称“731部队根本不存在”。
日本的野心不止于此。今年7月,他们给全体小学生发的《防卫白皮书》里,直接把中国和俄罗斯列为“假想敌”,从小灌输反华意识。而据日本共同社披露,仅2016年,日本外务省就花了7568亿日元(约67亿美元)培养海外“知日派”,这些投入正悄悄扭曲着部分人的认知。
当《南京照相馆》在国内引发热议时,日本媒体简单报道下的网民反应,更让我们看清:历史的真相从来不是“过去式”,而是需要时刻守护的“现在进行时”。那些用网暴、威胁试图捂住真相的人,挡不住人们对历史正义的追寻。就像这部电影的票房一样,坚守真相的声音,永远会比恶意诋毁更响亮。
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