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经常有人问,为什么我头发老是出油、皮肤差,大便还总是粘马桶?我听说是湿气重,用了苍术和厚朴泡水喝,肚子感觉更胀了,一点效果都没有?

老祖宗常说 “百病源于湿”,不是夸张。湿邪就像身体里的 “脏水”,黏腻又顽固,一旦堆积下来,会从头顶到腹部慢慢 “侵蚀” 健康。
而头发老是出油、皮肤差,大便还总是粘马桶,这其实是典型的“湿浊内蕴”了,到了脾胃,就会影响消化,出现腹胀、食欲不振的情况

第一味 “祛湿王”:茯苓 —— 健脾利水,全身湿气 “通排”
提到祛湿,茯苓绝对是中医里的 “明星药材”。它性味甘、淡,性平,归心、脾、肾经,核心功效是 “健脾利湿、宁心安神”。别小看这味药,它就像身体里的 “清道夫”,能一边帮脾恢复 “抽水机” 功能,一边把全身的多余湿气通过尿液温和排出去,而且不伤害身体的 “津液”。
它怎么解决 “上中下” 的湿气问题?
上除头油:湿气重时,会顺着 “热气” 往上蒸,导致头皮出油多。茯苓能健脾,从根源减少湿气生成,同时利水,让湿气从下焦(腹部、腿部)排出,不再往上 “冒”,坚持用一段时间,洗头的频率会明显减少。
中调脾胃:很多人吃了油腻、生冷食物后,会腹胀、打嗝、没胃口,这是脾胃被湿气 “困住” 了。茯苓能直接帮脾 “打气”,让脾重新有力气运化食物和水分,吃进去的东西能消化好,腹胀、大便不成形的问题也会改善。
下利大肚腩:腹部的大肚腩,很多是 “水湿型肚腩”—— 摸起来软软的,按下去没有明显痛感,而且早上起来肚子大,晚上更明显。茯苓能利水渗湿,把腹部堆积的 “废水” 排出去,同时健脾,避免新的湿气再堆积,肚腩会慢慢变紧致。
比如平时总觉得身体沉、头油多、饭后腹胀的人,用茯苓调理就很合适,尤其适合脾胃虚弱又怕 “药性太猛” 的人。

第二味 “祛湿王”:炒白术 —— 燥湿健脾,顽固湿气 “深挖”
如果说茯苓是 “温和排湿”,那炒白术就是 “针对性除黏湿”。白术本身性味甘、苦,温,归脾、胃经,生白术偏于 “益气、通便”,而炒白术经过炒制后,“燥湿健脾” 的功效更强,还更温和,能把附着在脾胃、腹部的 “顽固湿气”彻底 “燥化” 掉。
为什么选 “炒白术” 而不是生白术?
因为生白术偏凉,有些脾胃虚寒的人用了可能会拉肚子,而炒白术经过炒制后,药性变温,既能燥湿,又不会伤脾胃,适合日常调理。
炒白术能健脾燥湿, “燥化” 脾胃里的湿邪,同时增强脾的 “运化力”,吃进去的食物能被消化吸收,不再积成湿气,能燥湿化痰,把腹部堆积的 “痰湿”化解掉,
它和茯苓搭配,一 “渗”一 “燥”),能把 “看得见的湿气”(和 “看不见的湿气”都清掉,标本兼治。
两味药怎么搭?3 个日常用法,简单又有效
茯苓和炒白术是中医里的 “黄金祛湿搭档”—— 茯苓利水不燥,炒白术燥湿不猛,一起用既能健脾,又能全面除湿,而且药性平和,适合大多数人日常调理。分享 3 个简单的用法,在家就能做:

1. 食疗:茯苓炒白术炖排骨 —— 健脾除湿,全家能吃
材料:茯苓 15g、炒白术 10g、排骨 200g、生姜 2 片、玉米 1 段(增加甜味,帮助健脾)
做法:排骨切块焯水,和茯苓、炒白术、生姜、玉米一起放入砂锅,加足量清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 1.5 小时,出锅前加少许盐调味即可。
2. 煮水:茯苓白术茶 —— 便携调理,上班也能喝
材料:茯苓 10g、炒白术 6g、陈皮 3g(理气,帮助湿气排出,还能去药味)
做法:所有材料洗干净,放入养生壶或保温杯,加 500ml 开水,焖泡 15 分钟即可代茶喝,当天喝完,可反复加水 2-3 次。
3. 煮粥:茯苓白术小米粥 —— 养胃除湿,
材料:茯苓 8g、炒白术 5g、小米 50g、山药 1 小段(去皮切块,健脾养胃)
做法:茯苓、炒白术用纱布包好(避免煮散影响口感),和小米、山药一起放入砂锅,加足量清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,取出纱布包,再煮 10 分钟至粥变稠即可。
以上是今天的全部内容,您都学会了吗?建议点赞收藏,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!
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